【小鹿先生●谈吃】(二)焖子与卷煎
01
焖子是我家乡的特产,从我记事起,每逢谁家办事,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。小时候,一遇到吃大肉皮(一般特指办喜事)的时候,我更多的是冲着焖子去的。后来,我妈学会了做这道菜,于是每到过年的时候,便会蒸上几笼。之所以过年家里才做,是因为需要肉汤,毕竟那个年代煮一次肉吃,也不是寻常的事。
粉条在肉汤里浸泡着,直到变软,加入适量的红薯粉芡拌成稠状,摊在笼蓖上,覆层肉沫,也可淋上鸡蛋,放在火上再蒸个几十分钟便可出锅。空气中夹杂着肉味与粉条的香气,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块,啃了起来,粉条在浸入肉汤后嚼起来更加的有弹性。
//
02
很多主打本地菜的饭店基本上都有烧焖子这道菜。有的厨师为了让吃起来更加的劲道,会提前将蒸好的焖子过下油,然后再烧制。我不太喜欢这种做法,油味会遮盖了食材本身的香味,嚼起来也更像是在锻炼腮帮子的肌肉。
平生觉得最好吃的一次是在我女儿的满月酒宴席上,当时请了几个老师傅,出锅后我先品尝了一下,入口即散,但嚼起来又不失弹劲,可惜后来再也没有吃到过。
焖子还有一种吃法,熬菜(大烩菜)的时候加入几块焖子,会更加有料,没有焖子的熬菜,总觉得少了些什么。不过现在能吃熬菜的机会,大部分都在办白事的时候。吃熬菜也慢慢成了白事的别称。
//
03
卷煎是郑喜旺的另外一道特色菜。单纯从外表来看,几乎和焖子无法辨别。卷煎嚼在嘴里,竟然会惊喜地吃到肉粒,这是焖子没有的体验。大厨们还告诉我一个区分方法,卷煎成卷状,通体裹有一层黄色的蛋皮。焖子都是块状,不用蛋皮,如遇淋过鸡蛋的焖子,虽然也有黄皮,但最多只能覆盖单面。
卷煎起源于长垣,长垣的厨师也是全国闻名,只是近些年新密夜市的崛起,便成了新密卷煎。卷煎的做法跟焖子差不多,但以烧制最佳,很多食客也比较喜欢凉拌,加点花生碎,拌入芝麻酱,是个下酒好菜。我更倾向烧卷煎。但却是没有在熬菜中见过卷煎,也许是卷煎做不得熬菜吧。
现在每逢招待朋友,卷煎必点,
甚至有时一个人,也会到店内点份烧卷煎,以解馋瘾。